明永乐•青花压手杯
此件器物为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,为永乐时期的名品。口径9.1厘米,高5.4厘米,足径3.9厘米。杯侈口,深弧腹,丰底,圈足。外口绘缠枝莲纹,足部绘卷草纹。内底心花卉纹中书“永乐年制”四字篆款,瓷器上署帝王年号款识始于永乐朝,此类压手杯也是永乐官窑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。该器青花发色浓艳,有自然晕散和铁锈斑,是以进口钴料绘制。整器胎体厚重,重心在杯的下部,口沿微微外撇,手握杯时,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,给人以压手之感。清代朱琰的《陶说》中记载:“此即撇也,坦口折腰,手把之,其口正压手,故名。”
明末谷泰《博物要览》谓:“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,坦口,折腰,砂足,滑底。中心画有双狮滚球,球内“大明永乐年制”六字或四字篆书,细若米粒,此为上品;鸳鸯心者次之;花心者又其次也。杯外青花深翠,式样精妙,传世可久,价亦甚高。”书中根据压手杯碗心款识细分为三种:双狮滚球款、鸳鸯心款和花心款。同时,也能看出压手杯在明末时期价格高昂,难能可贵。清人寂园叟《陶雅》记载有:“宋代均窑压手大杯,细腹半趺,亭亭玉立,并有蚯蚓走泥印,内青而外紫,鲜妍罕匹。”明代压手杯,以永乐压手杯最为有名,系仿宋制。
故宫博物院收藏有4件永乐年款的青花压手杯。此件压手杯虽为御窑遗址出土仅有的几片残片修复器,但它的出土,是对传世品及文献记载的有力实证,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