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宣德 洒蓝龙纹钵
1983年,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御窑厂进行抢救性发掘,在宣德地层发现一批洒蓝釉瓷片,经修复这件洒蓝龙纹钵,口径26.4厘米,底径13厘米,高13厘米。敞口,弧壁,足底无釉。钵内满釉并有“大明宣德年制”双圈六字青花双行款。外壁施洒蓝釉,口沿边饰海浪纹,下部刻莲瓣纹,釉下锥刻两条五爪龙纹。
洒蓝又称“雪花蓝”。以钴为着色剂,在烧成的涩胎上施洒蓝釉,经低温烧成后,浅蓝色地的釉面上呈现深蓝色斑点,釉薄处隐露白色胎体,犹如洒下的雪花,故名。洒蓝瓷在明宣德时期由景德镇窑创烧,清康熙时多有烧制,以洒蓝描金装饰较多见,但其制作方法与宣德一朝不同。
关于这件龙纹钵的功用,大致是这么推测的。宣德皇帝是明朝的第五代皇帝。这位皇帝在繁忙的政务之余,抵挡不住玩乐之心。他酷爱斗蟋蟀,每年都要地方官员进贡上等蟋蟀供他玩耍,因此命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大量蟋蟀罐,宣德皇帝又被称为促织皇帝。除了养鸟逗虫,宣德皇帝还迷上了掷色子的游戏,正是这一嗜好,成就了洒蓝龙纹钵这一瓷器品种,除此之外,青花龙纹钵较为多见,御窑厂也多有出土。